2025 拆解網路輿情分析:定義、好處、觀測指標、方法與工具 

輿情分析
電商企業最強的行銷推手

虎鯨數位

每一個廣告活動是否能成功賺錢,和產品、市場和廣告操作都有關係,虎鯨數位擅長幫企業主利用數位廣告找到對的受眾,並透過長期累積的數據和經驗將廣告費盡可能降低,讓企業主能專心創造產品的顧客價值與競爭優勢,攜手虎鯨數位一起找出成功方程式!

文章目錄

當今社群媒體與網路論壇高度發達,網路輿情已成為企業決策、品牌經營甚至政策制定不可忽視的重要參考依據。透過有效的輿情分析,不僅能掌握市場趨勢與消費者情緒,還能及早預警潛在危機,挖掘隱藏商機。

本文將從定義、好處、觀測指標、分析方法與常用工具五大面向,深入拆解 2025 年最新的網路輿情分析全貌,協助企業洞察數位聲量、做出更精準的策略佈局。

認識輿情

什麼是輿情?

輿情就是大眾的意見。現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發達,人們很容易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台灣最普及的社群媒體像 Facebook、Instagram,PTT、Dcard 等論壇,乃至 Youtube 影片或是網路新聞的留言區,都是觀察公眾意見的好地方。

網路輿情分析指的就是蒐集並整理分析這些網路上的輿情,以達到協助進行商業決策或是公共政策制定等目的。

網路輿情的特性

根據研究,與報紙、電視或廣播等傳統大眾媒體相比,網路輿情有以下六個特性:

  1. 開放:只要有網路,任何人都能參與發表意見,網路輿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與可及性。這種開放性讓多元觀點能夠被充分表達與交流。
  2. 互動:使用者可以透過留言、按讚、分享或即時回應等方式互動,形成雙向或多向的溝通模式,促進討論的延伸與意見的快速流動。
  3. 匿名:在網路上,人們可以不需揭露真實身份就發表意見,這提高了參與意願,也讓言論更坦率。不過,匿名性有時也可能導致極端或不負責任的發言。
  4. 快速擴散 (病毒式傳播):資訊可透過社群媒體、標籤 (Hashtag)、迷因 (Meme) 等形式迅速擴散,讓某個議題或輿論在短時間內爆紅,對品牌形象甚至政策制定產生影響。
  5. 情緒化:網路上的言論常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尤其在匿名或同溫層效應的影響下,負面情緒 (如憤怒、恐懼、不滿) 特別容易擴散,引發共鳴與跟風現象,進而影響輿論的走向。
  6. 碎片化:網路資訊更新快速、訊息來源多元,導致輿論內容呈現碎片化現象。使用者往往只接收到部分資訊或標題式內容,容易形成誤解或偏見,也使得整體討論深度降低。
圖/Pexels

為什麼要輿情分析?有這三大好處

  1. 了解消費者需求與痛點、發掘潛在商機

透過分析社群媒體、論壇、評論區、新聞留言等網路平台的言論,輿情分析可以幫助業主掌握人們在討論什麼、抱怨什麼、希望改進什麼。

例如,當有許多人在討論某種電子產品太貴,品牌可以思考推出中階產品;或是有人詢問牆壁漏水怎麼樣都修不好,企業可以趁機推廣修繕服務,或是開發杜絕漏水的產品。

  1. 即時公關危機處理

透過即時監測與分析輿情,企業能快速反應、擬定公關策略,進而即時回應負評或危機,減少對品牌的傷害。同時,企業也能主動參與社群討論,增加品牌聲量與親近感。

  1. 市場趨勢與競爭分析

分析網路上對競爭對手產品或服務的評價,也是一種「免費的市場調查」。觀察網路輿情可以得知在消費者心中,競品與自家品牌的比較、優勢和缺點,若發覺消費者對競品的不滿,正是切入的空隙。

如何觀測與分析輿情?五個觀測方法、四大觀測指標與三個實用工具

五個輿情觀測方法

企業品牌或政策制定者該如何觀測跟即時掌握輿情呢?以下介紹五個常用的輿情觀測方法:

  1. 關鍵字追蹤:設定一系列的品牌、產品、競爭對手或問題痛點關鍵字,收集包含該詞的文章、貼文、留言等,追蹤其出現頻率與情緒。
  2. 社群監聽 (social listening):針對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X)、YouTube、Dcard、PTT 等社群平台,監測有關品牌、產業、議題的聲量和互動情形。
  3. 意見領袖 (KOL):整理出與品牌或某個議題相關的意見領袖,追蹤他們對品牌、產品或議題的看法,進而預測甚至管理他們的看法。
  4. 時間趨勢圖:用時間趨勢圖呈現某項資料 (如關鍵字聲量、搜尋次數、點擊數、銷售額、情緒變化等) 隨著時間的變化趨勢。
  5. 跨平台追蹤:不同平台的使用者族群不盡相同,比如說 Tiktok 使用者比較年輕、傳統新聞媒體留言區的使用者較年長,追蹤不同平台使用者對話題的看法,對輿情能有更全面性的掌握。

延伸閱讀:KOL行銷/網紅行銷怎麼操作?別錯過這7種效益放大組合拳

四大類輿情分析觀測指標

當我們想針對某個話題進行輿情分析時,主要會以這四類指標來量化輿情:

  1. 聲量大小:聲量大小代表有多少人正在關注某個話題、討論熱度,通常會透過相關內容數量、留言數量等來計算。當某個話題相關的內容數量,包括新聞稿、社群貼文、影片以及留言互動數越高,聲量大小越高。
  2. 風向:群眾對某個話題看法的正面或負面程度。例如,網友對某個產品的看法是正面或負面,對某個藝人的新聞事件態度是擁護還是譴責。
  3. 擴散廣度:擴散廣度代表話題是僅在某個族群的網友之間延燒,還是跨出同溫層、連一般無關群眾也開始關心。例如,某個勞資爭議事件可能最初只在相關產業工作者粉專熱烈討論,後來一般網友也加入戰局。
  4. 變化趨勢:即聲量、風向、擴散廣度隨著時間的變化。執行某個公關策略後,就需要測量聲量、風向、擴散廣度的變化,來判斷公關策略的效果。

三個實用輿情分析工具

  1. Google Trend

Google Trend 是免費、一般人也可輕鬆使用的熱門關鍵字追蹤工具,它呈現全球各地此刻最熱門的關鍵字,以及某個關鍵字的搜尋熱度變化。

輿情分析常用工具 Google Trend。圖/Google Trend

針對搜尋行為可細分至網頁搜尋、圖片搜尋、新聞搜尋等不同 Google 搜尋服務,在台灣還可看見不同縣市搜尋熱度。

Google Trend 可呈現不同國家地區的熱門搜尋關鍵字。圖/Google Trend

精靈寶可夢系列關鍵字的 Google 搜尋熱度變化趨勢。圖/Google Trend

台灣不同縣市的搜尋熱度。圖/Google Trend

不過,Google Trend 呈現粒度比較大,如果你有興趣的關鍵字比較小眾,有可能呈現不出結果。這時就必須到 Google 關鍵字工具 (Keyword Planner) 才能看到比較詳細的搜尋量。

當關鍵字過於小眾,Google Trend 可能無法呈現。圖/Google Trend

此外,Google Trend 上的熱度趨勢變化數字並非絕對搜尋量,僅是以圖表中的最高點做為比較基準的相對值,100 分代表熱門程度在該時間點達到最高峰,50 分表示該字詞的熱門程度為最高點的一半,0 分則表示該字詞熱門程度的資料不足。

  1. QSearch

對於有品牌監控、行銷洞察、趨勢追蹤與公關危機管理需求的企業來說,QSearch 是一個相當完整的社群輿情分析工具。它能夠整合來自多個平台的社群的輿情資料,並以 AI 語意分析與圖像識別技術提供深度洞察。QSearch 的主要特色如下:

QSearch 主要特色技術服務內容
即時社群資料庫擁有全台灣最完整的 Facebook 公開粉專、社團與貼文數據庫之一具備即時更新機制,可快速掌握議題發展
語意與情緒分析利用自然語言處理 (NLP) 技術,判斷貼文或留言的情緒傾向是正面/中立/負面可識別關鍵字出現頻率、語意脈絡與關聯詞
KOL 與粉絲互動追蹤追蹤 KOL 或品牌粉專的表現、互動率、粉絲輪廓分析哪些貼文最能引起共鳴,提供行銷優化依據
視覺化儀表板與報表匯出具備易用的可視化介面,資料可輸出成 PPT / Excel 報告適合快速內部簡報、策略彙整
  1. OpView

OpView 以涵蓋範圍廣、即時監控、多語意分析能力受到政府單位、企業與學術界的廣泛採用。它擅長整合來自社群、論壇、新聞與影音平台的資料,協助使用者掌握輿論動態、品牌口碑、議題熱度與潛在危機。它的核心特色整理如下:

OpView 主要特色技術服務內容
全通路數據涵蓋整合超過 50+ 個媒體來源,包括:社群平台:Facebook、Instagram、YouTube、X(Twitter)討論區:PTT、Dcard、Mobile01、巴哈姆特新聞媒體:三立、ETtoday、聯合報、中時等評價平台:Google Map、App Store、蝦皮留言等
語意與情緒分析自動辨識文字情緒(正面、中立、負面)可自訂語意分類(如:功能、價格、服務、品質等面向)提供關鍵字雲、詞頻分析、語意關聯圖等視覺化圖表
即時趨勢與危機預警具備輿情雷達功能,能即時監控聲量異常波動
輕鬆輸出可用報表自動產出可編輯報表 (PPT / PDF / Excel)可依議題、平台、情緒、自定分類等方式篩選彙整
多元分析模組熱門議題排行、聲量趨勢圖、時間區間比較、聲量來源分析提供「特定人物、品牌、產品」的深度追蹤模組

三種輿情分析工具的比較

整體來說,這三種工具的適用對象不太一樣,專長和功能也不盡相同。簡單來說:

  1. Google Trends  適合用來初步了解市場搜尋熱度與趨勢,適合快速比對關鍵字或話題走勢
  2. QSearch 適合用於分析貼文表現、內容互動、KOL 表現,適合社群行銷策略規劃者
  3. OpView 適合需要全面追蹤各平台輿情與情緒波動者,適合品牌經營、公部門政策追蹤或危機應對

以下是三個輿情分析工具簡要的比較表:

項目 / 工具Google TrendsQSearchOpView
主要用途搜尋熱度趨勢分析社群貼文與互動內容分析全通路網路輿情監測(社群+新聞+論壇)
數據來源Google 搜尋引擎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Facebook、IG、PTT、Dcard、YouTube、新聞媒體等 50+ 平台
即時性約略即時(每日更新)高即時性(貼文、互動變化快速追蹤)高即時性(輿情異常變化即時警示)
語意分析無(僅關鍵字趨勢)有,具情緒分析與語意脈絡判讀有,提供正負情緒分析、自訂語意分類
趨勢圖表有,呈現搜尋熱度折線圖有,圖表豐富,社群互動分析細緻有,提供折線圖、聲量來源圖、議題熱度雷達等豐富視覺化圖表
使用者導向一般使用者/初步趨勢觀察行銷人員、品牌方、社群內容企劃政府部門、公關、企業品牌經營、學術研究
特殊功能關鍵字比較、地區熱度排行貼文影響力分析、KOL追蹤、品牌社群策略分析多平台聲量比較、輿情預警系統、熱門話題排行
價格免費商業版需付費商業版需付費
資料匯出無 (只能截圖)有,可輸出成報告、Excel、PPT 等格式有,可生成輿情簡報、可客製化報表
適合追蹤什麼?搜尋趨勢、話題熱度、季節性議題貼文表現、社群活動效果、品牌互動、KOL 內容監控整體網路聲量變化、公共議題觀察、負評風險監控

如何選擇最適合的輿情分析指標、方法與工具?

根據行銷目標規劃輿情分析執行方法

選擇輿情分析指標、方法和工具時,應從行銷目標開始回推,尋找適合的工具。以品牌聲量為行銷目標跟以公關危機處理為行銷目標,輿情分析所用的指標、方法和工具可能截然不同。以下面幾個行銷目標為例,它們的指標、方法和工具可能是:

行銷目標類型常用輿情觀測指標觀測方法推薦分析工具
品牌聲量提升聲量大小、擴散廣度、變化趨勢關鍵字追蹤、社群監聽、KOL、跨平台比較Google Trend、QSearch、OpView
產品活動推廣聲量大小、擴散廣度關鍵字追蹤、社群監聽、KOL、跨平台比較QSearch、OpView
危機風險控管聲量大小、風向、擴散廣度、變化趨勢關鍵字追蹤、社群監聽、KOL、時間趨勢、跨平台比較OpView
消費者洞察聲量大小、風向關鍵字追蹤、社群監聽QSearch

虎鯨數位,以輿情分析數據為決策基礎的行銷專家

不同的產業、品牌,甚至不同的產品在不同的推廣情境下,行銷目標可能都是不同的,觀測方法與分析工具也不見得能一概而論。如果最前端的行銷目標設定錯了,輿情分析也可能整個走偏。

另一方面,擁有輿情分析結果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將「數據洞察」轉化為「實際行動」,如果辛辛苦苦做完輿情分析,卻發展出低效的行銷行動,就浪費了企業寶貴的資源。

虎鯨數位年廣告操作金額超過3億、服務超過150個品牌,並有完整的數位行銷團隊,能幫企業主從行銷目標設定到輿情分析和廣告投放一條龍解決,協助客戶達成業務發展目標。想要把你的行銷廣告和輿情分析費用發揮最大的潛力,就找虎鯨數位,快速帶來有價值的成果。

聯絡虎鯨數位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0973115287

參考資料

  1. Public Opinion Polling Basics | Pew Research Center
  2. 【資(通)訊安全】輿情分析 – 國家發展委員會循證尋政
  3. 網路巨量時代下輿情意向之探究: 以我國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為例

» 更多推薦:

2025台中吃到飽推薦 | 台中Bufft推薦、必吃料理、優惠價格總整理!
【一週健身菜單分享】教你合理安排訓練課表
黃冠華 | 只有內化過的知識才是自己的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